小叶紫薇,落叶乔木,高可达10m,树身大可合抱。树皮呈长薄片状,剥落后平滑细腻。小枝略呈四棱形,常有狭翅。单叶对生或近对生,椭圆形至倒卵形,长3~7cm,近无毛或沿北面中脉有毛,具短柄。圆锥花序着生于当年生枝端,花呈白、堇、红、紫等色,径约2.5~3cm。花萼半球形,绿色,顶端6浅裂,花瓣6,近圆形,边缘皱缩状,基部具长爪。雄蕊多数,生于萼筒基部。子房上位。蒴果近球形,6瓣裂,径约1.2cm,基部具宿存花萼;种子有翅。
落叶乔木,高10~20m;干高3~5m,径粗0.3~0.5m;幼枝具四棱,后变为圆柱形,无毛或顶端被微毛,节处膨大,有时小枝在节处成束状簇生。
芽长1~1.5mm。叶革质,对生,卵状或阔披针形,花期长1.3~9.4cm,宽0.4~4cm,果期7~8.5cm,宽3~4cm,基部近圆形,顶端短渐尖,背面微白灰色,近无毛或中脉上被短柔毛,侧脉6~7,网状脉不明显;叶柄极短,长2~4mm。总状花序,腋生或顶生;花梗长3~7mm;花为6数,萼片极为展开,与萼管等长或长于萼管1/3;花瓣白色,四方形至圆形,稀宽卵形,长5~6mm,具爪,长1~2mm;雄蕊为26~49枚,3~6枚成束着生于萼管中。主色为淡紫色。
生长环境:性喜温暖、湿润,喜光而稍耐阴,有一定的抗寒力和耐旱力。喜生于石灰性土壤和肥沃的砂壤土,虽在粘质土中亦能生长,但速度较慢。喜生于排水良好之地,但长在地下水位高处,极部渍水约40天亦能存活;而如长期水涝,则不能生长。长寿树,可活500年以上,古树仍可开花繁茂。幼树生长迅速,中老年树生长缓慢。在长江流域4月开始抽枝,萌芽力强。花芽的形成系在枝梢停止生长后,约在6月上旬;此时气温达30℃以上,少雨,有利于花芽分化。抽生花序一般在6月20日前后,只需数日即抽出,基部花蕾即始花。如气温低于31℃,6月份雨水多,则顶梢继续延伸而抽出花序,或少数枝梢有花。放任生长者,枝密而纤细,易老衰,花序稀少或不开花,或隔年开花。
单朵花期5~8日,每个花序可开50天左右,全株群花期则为120余天。一般幼树比老树开花早了7~10天,如夏季多雨、低温(温度在30℃以下),则老树花期推迟,仅开少量花,幼树则不开花;但新移栽的紫薇,根部受伤,吸肥吸取水力差,反而按时开花。不耐长期庇荫,否则很少开花,生长亦不良。花枝以30~50cm长而生长粗壮者为佳,所抽花序长,花朵亦多;纤细枝与徒长枝,花序短,花亦少。早开花的枝条,可于7月初短截,以促发二次梢,并可开花,但花序较短。
蒴果黑色,长圆形,长15~20mm,直径10~14mm。 果期7月。